有一些人认为,政府没有善待华裔文化艺术工作者,对他们没有提供平等的待遇。然而,批评的人没有全面的看问题,也不了解政府部门的操作。文化、艺术及文物部的成立,原本让我国文化艺术界看到曙光和感到充满希望。自独立50年后,政府终于了解到文化艺术领域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,成立独立部门来负责文化、艺术和文物的事项。然而,这个在前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领导时代下成立的部门,却在短短的3年后,在任务未成的情况下,被现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拉萨重组内阁时,将之与新闻、通讯部合并。自附属新闻及通讯部以来,许多有关文化艺术领域的事项相对的皆成为次要的课题。许多与文化、艺术及文物相关的事项和政策,都被不经意的耽搁下来。
当时的文化、艺术及文物部以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为主要的方针和使命。其属下部门,国家文化艺术部的任务,在这个部门相当吃重。但是,当时的国家文化艺术局仅由一位丙级超级公务员担任总监一职,其两位副手则副总监只是M52级的公务员,级别甚低,隶属管理层的行政官员。当然,不明就理的人会认为这无关痛痒的事情;然而,这个结构却使这个部门欠缺了对文化领域学有专长的参与,使这个部门沦为国阵政府的一个节目策划和统筹单位,一年到晚都为诸如新年欢庆晚会、华人农历新年联欢晚会、丰收节、国庆日、印度人屠妖节、开斋节、圣诞节和各种族节日的门户开放日的庆典活动劳于奔命,深深的影响了国家文化艺术界的正常发展。也因为如此,政府忽略了艺术工作者的基本权益,使文化艺术者长久以来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,却成为了国家庆典的表演工具!
不管如何粉饰,不能否定的是,国家文化艺术政策以马来文化为主。国家艺术家奖和国家文化人奖一路来由马来同胞所垄断。而,在当时的副部长拿督黄锦鸿的争取下,发明和原创24节令鼓的陈徽崇才在2008年获选Warisan Orang Hidup。这个"在世国家级文物遗产人物"是颁发给在世,对文物遗产领域有特出贡献的人物。获此荣誉者在获得文物局的认可之后,由政府支付一笔为数几万元的一次过奖励金;他也必须在有生之年,在政府每一个月颁给固定的生活津贴的支援下,继续在文物遗产领域作出贡献。
大家都会同意,华社不缺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材;然而,华社更不缺那些沽名钓誉的文化组织领导人;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认知,仅仅停留在主办文化艺术活动的阶段;他们除了充分利用文化艺术家作为他们廉价表演工具,更利用他们的参与来夸耀本身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力;他们对于如何为文化艺术工作者争取权益方面,没有兴趣和一窍不通!如此文化团体的掌舵人,大都只擅长搞华社上流社会的关系,连基本的马来语及英语与友族或政府官员沟通都成问题,华社又如何能够指望他们争取文化艺术家在国家的认可和权益?
华裔文化艺术界的人材要获得国家的定位和认可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项。我们需要凝聚真诚和学有专长的一群,以学术性的角度,理性地向政党和政府转达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困境,拟定一套完整的策略方针和政策,让所有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生活有所保障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争取各种族文化艺术家在国家的认可和定位的努力,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(修订于2011年2月2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