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热爱华文教育,相信华文教育能够培育拥有优秀中华文化根基的下一代;现在却萌起不让孩子报考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科目的念头。不为什么,只因为报考华文科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。政治人物和华教工作者不但不找出问题的根源,反而漠视华文科与国语、英语的成绩相比,报考华文的学生仅有区区的0.2%考获A等成绩的事实。这些人士没有为学子们作出任何努力去争取公平公正的评估,却还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脸,华教事业捍卫者的英雄架式,吁那些不鼓励孩子报读报考华文的家长,将孩子送到国中就读,实在难于服众!
华文科的考试范畴数十年如一日,除了应用文、作文、现代文、理解,学生还须懂得新诗和古代诗文的文言文,其实际用处和意义只有那些从事华文教育的工作者了解。至于那些指说,不报考华文就会失去民族的特质或基于民族意识薄弱的人,必须检讨本身对民族意识的了解和认知。硬硬棒棒的将微观与宏观绑在一起的作法,只显示出个人的无知和幼稚!
女儿就读的雪州八打灵阿顺大国中,在师资贫乏的情况下,初一至高二的华文班皆由同一位华文老师教导。师资是何等的短缺!如果华文科保持难考获特优的情况,将会影响未来报考报读的学生人数;届时,又如何推广华文华语?华小的师资又从何而来?华教又如何能够正常、健康的发展?
我不明白,为什么出题和批改华文科的老师将考试水平定得那么高。到底是国家考试局对华文科水平的要求和规定,故意刁难应考华文科目的考生?还是我们敬爱的华教工作者自以为是?难道这些华教人士,一方面以特严谨和吹毛求疵的打分制来批改考卷,以保持华文的"别居一格"的高水准?另一方面又怕学生不报读报考华文,失去考生的源头?难道愈难考获A等特优,就愈能够显示一个民族文化的超高水平?
我不知道,为什么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不尽快正视这个问题的根源?开口闭口将华文教育千秋大业的包袱让家长和学子们来扛,实在扛得太辛苦了!我认为,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应该指示考试局检讨华文科的出题和批改准绳,并与华文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家长和学生不报读报考华文的因由,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报考华文科学生的困境,才为上上之策!
2011年3月2日。
阅读星洲日报《魏家祥:拒考华文理由是借口,应以华教大业为重》有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